从“先款后货”到赊销的会计逻辑
尽管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、经济下滑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,仁和药业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。
谨慎的会计政策
年报显示,仁和药业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8.76亿元,同比增长12.56%;实现利润总额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.97亿元和0.7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68.11%和79.12%。现金状况方面,2008年底仁和药业货币资金余额1.29亿元,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.28元,增长75%,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继续保持为0。
仁和药业的良好业绩与其所处医药行业有关。医药行业本身具有抗周期性,在经济形势欠佳的情况下呈现良好的防御性特点,这在恒瑞医药等其他医药类上市公司2008年度业绩上,也同样得到了体现。
医药企业业绩所具有的抗周期性特点,与其商业模式、资产结构及 财务特质密切相关。由于属于轻资产公司,所以避免了存货积压与跌价、产能过剩等风险,也降低了其自身的经营杠杆。这些企业往往现金流充裕,从而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,免受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困扰,并且大都具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。
正是由于医药企业的上述特点,使其往往具有更加谨慎的会计政策与估计。这与一些业绩不佳的公司利用会计运作来保持盈利,形成了鲜明对照。后者如ST轻骑与ST大唐,在2007年度曾经利用新会计准则中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,来提升自身的业绩。我们在《会计博弈》(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)一书中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探讨,此处不详述。
“零”应收账款不复存在
医药企业的财务报表之所以相对稳健,也与其较苛刻的销售政策有关。
仁和药业在1999年创业之初就开始坚持“先款后货”政策,即经销商先打款、公司才发货的销售政策。考查2007年年报,仁和药业是惟一一家没有应收账款,同时也没有短期借款和长期 借款的医药企业。“先款后货”的销售政策保证了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,没有出现过管理失控、形成坏账的情况。
然而,仁和药业曾经的“零”应收账款在2008年年报中也不复存在。
2008年底,仁和药业首次出现0.18亿元应收账款。对此,仁和药业解释说,是以前年度全为先款后货销售,无应收账款余额,而在本年开展信用销售产生滚动结算余款。
在金融危机、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,即使是仁和药业这样抗周期能力较强的医药企业,也开始更改其一贯秉持的“先款后货”的销售政策,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。我们认为,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。
一方面,客户企业在危机影响下现金流状况不如从前,继续执行“先款后货”政策的难度增加,为了保持其现有销售规模,维护现有客户资源,仁和药业需要在销售政策上做出一定让步,这也是应对危机之举。
另一方面,正如仁和药业在年报中所介绍,在医疗体制改革和行业监管措施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,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,公司需要不断扩大销售规模。
(中国会计报 王大力 张钰婷 2009-3-20 )
(ck)
课程推荐
-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
-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
-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
课程班次 | 课程介绍 | 价格 | 购买 |
---|---|---|---|
特色班 | 班次特色 |
290元/一门 580元/两门 |
购买 |
-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